大暑后,天气湿热,人易感疲劳,休息不好。体内湿气影响脾胃,可能引起水肿。肾气不足者,心火易亢,情绪更易烦躁不安。
那么,
大暑过后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?
需要注意什么呢?
又该如何养生呢?
在中医理论中,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与人体内部环境息息相关,湿热之气可以导致人体内湿气增加,进而影响脾胃功能,造成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、疲乏无力等症状。
以下是大暑过后人们身体可能经历的一些典型变化:
疲劳和乏力:高温天气容易使人感到疲惫不堪,体力消耗大,恢复慢。
食欲不振:湿热的气候可能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,导致食欲减退。
水肿:湿气过重时,身体可能出现轻度水肿,尤其是在腿部和眼睑周围。
消化不良:湿气困脾,脾胃功能受影响,可能出现腹胀、消化不良等症状。
肾气不足:在高温湿热的环境下,肾脏负担加重,肾气较弱的人可能会感觉更加疲惫。
心火旺盛:高温易使人心火上炎,出现心烦、口干、失眠等症状。
情绪波动:持续的高温和湿热环境可能加剧情绪波动,使人感到烦躁和焦虑。
皮肤问题:湿热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,可能导致皮肤感染或加重皮肤病。
脱水和电解质失衡: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,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。
睡眠质量下降:高温和湿度可能影响人的睡眠质量,尤其是夜间温度较高的情况下。
清淡饮食: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,减少油腻、辛辣食物的摄入,避免加重脾胃负担。
健脾利湿:多吃薏仁、赤小豆、冬瓜、山药等食物,有助于健脾祛湿。
补充电解质:高温下容易出汗,需适量补充盐分和电解质,如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。
清凉解暑:适量食用西瓜、黄瓜、苦瓜、绿豆汤等清凉解暑的食物。
温补肾气:肾气弱者可适量食用黑豆、黑芝麻、核桃等食物,以温补肾气。
适当避暑:尽量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,减少中午至下午时段的户外活动。
保持通风: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使用空调时注意温度不宜过低,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。
充足休息:保证足够的睡眠,避免熬夜,中午可适当午休,以恢复精力。
适时补水:频繁补充水分,避免脱水,尤其在运动后要及时补水。
个人卫生: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,预防皮肤病。
情绪管理:保持心态平和,避免情绪激动,练习冥想或深呼吸以缓解烦躁情绪。
选择合适时间:在早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候进行适度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、瑜伽等。
避免剧烈运动:高温湿热环境下,剧烈运动会导致大量出汗和体力消耗,应避免。
避免贪食冷品:虽然夏季适宜食用一些清凉的食物来解暑,但是过多食用生冷食品(如冰镇饮料、冰淇淋等)会刺激肠胃,引起腹泻或消化不良等问题。
避免过度劳累:高温天气下过度劳累容易导致中暑。
避免渴了喝急水:过量饮水会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,对心脏和肾脏功能造成损害。因此,建议采用小口、少量、多次的饮水方式,以确保身体水分充足,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。
避免长时间吹空调:长时间开启空调或风扇,过低的温度容易造成寒邪侵入体内,导致身体气血运行受阻,引发感冒、头痛、鼻塞、面瘫等病症。因此,建议控制空调温度,适当进行室外活动。
注意防晒: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,避免紫外线伤害皮肤。
深圳市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基金会
长按图片 识别关注 互动交流
本微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,无任何商业用途,若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,请及时告知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