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,作为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,标志着秋季的序幕缓缓拉开。每年8月7日或8日前后,当太阳行至黄经135°之时,便是立秋之日。此时,天地之间仿佛被一层轻纱覆盖,万物渐渐收敛了夏日的热情,步入了一种更为内敛的状态。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有言:“秋,揪也,物于此而揪敛也。” 这不仅描述了秋天万物开始成熟收敛的现象,更蕴含着人们对岁月流转的深刻感悟。
立秋,是“四立”之一,表示秋季的开始,禾谷开始成熟,收获的季节到了。《历书》曰:“斗指西南维为立秋,阴意出地始杀万物,按秋训示,谷熟也。”
《说文解字》:“秋,禾谷熟也。”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立秋是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。如《管子》所说:“秋者阴气始下,故万物收。”
立秋之后,虽然按照节气进入了秋季,但由于今年立秋正处于三伏天之中,天气依然炎热。在这个特殊的过渡时期,古人曾用“秋老虎”来形容立秋后短暂的酷热天气,正如唐代诗人杜甫在《秋兴八首》中写道:“玉露凋伤枫树林,巫山巫峡气萧森。” 秋老虎的出现意味着虽然立秋已过,但炎热并未完全退去,此时的养生保健尤为重要。
清热解暑:尽管已入秋,但天气仍然炎热,适宜食用西瓜、黄瓜等清凉解暑的食物。
滋阴润燥:随着秋季的到来,空气逐渐变得干燥,应适量增加蜂蜜、梨、银耳等润燥食物的摄入。
适量补水:天气炎热,需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,饮用菊花茶、绿豆汤等清热饮品。
生活起居
适当避暑:尽量避免在最热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,选择清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间段外出。
保持通风: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,必要时使用空调降温,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。
合理穿衣:穿着应以轻薄透气为主,便于散热。
保持平和心态:秋季易感伤秋意,应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,避免过度忧思。
亲近自然:多到户外走动,享受大自然的美好,有助于调节情绪,放松身心。
菊花茶: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,适合秋季饮用,可以缓解秋老虎带来的炎热。
银耳莲子羹:银耳性平味甘,能润肺止咳,莲子则能健脾安神,两者结合非常适合秋季食用。
百合粥:百合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,适用于秋季干燥引起的咳嗽。
莲藕排骨汤:莲藕性凉味甘,能清热生津、润肺止咳;排骨富含蛋白质,能提供营养支持。
太溪穴:位于足内侧,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,按摩此穴有助于滋阴润燥。
涌泉穴:位于足底部,前脚掌与脚跟连接处的凹陷中,按摩此穴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,有助于缓解秋燥。
足三里:位于膝盖下缘外侧四指宽处,向下约三指宽的位置,按摩此穴可以促进气血循环,增强免疫力。
立秋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之一即将展开画卷。尽管此时天气可能依然炎热,但我们已经开始步入秋季的门槛。通过这篇立秋养生指南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季节的变化,保持身心健康。
深圳市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基金会
长按图片 识别关注 互动交流
本微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,无任何商业用途,若有文字、图片涉及侵权或违规,请及时告知删除。
探秘中医智慧——“气血津液”生命能量的循环流动(3)
夏日养生姿势“晒背风”?太city了~真的能养生吗?